首页 > 正文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 时间:2025-06-18 点击数: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是我校最早招生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目前拥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10人,双师型教师9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先后有8位教师获得“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泰山文学奖等多项奖励;有7名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菏泽学院教学名师、菏泽学院学科带头人、菏泽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等多项荣誉。

本专业现有三个省级平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鲁西南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科实验室”“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拥有省级青年科研团队:“水浒文化传播与传承创新青年团队”;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文学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写作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文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中国文学与鲁西南文化科研创新团队”,四个校级研究所:“生态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所”“鲁西南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学与牡丹文化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写作”“古代文学”为省、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是我校首批“特色专业”,秉承“中流砥柱、文心雕龙”的中文系系训,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与学风,为学校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广告学专业本科

广告学建于2011年,同年开始本科招生,是学校重点学科暨硕士点培育学科。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与中国外文局、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牡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与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菏泽新闻传播学院”专业主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媒介经营管理等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以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奥格威广告与传媒研究所”“菏泽学院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菏泽学院品牌与传播研究所”个研究机构为依托,以灯光实验室、录音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为基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近年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及山东省学院杯广告创意大赛等比赛中频获佳绩。毕业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广告策划等工作,一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

一、基本情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新闻传播学类中顺应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变革需求而兴起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立足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前沿,构建起跨学科、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在于培育兼具人文底蕴与技术能力的创新传媒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新闻信息的深度生产、综合传播及跨学科整合能力,同时,需精通数据分析、新媒体产品设计等前沿传播技术。培养过程中既注重媒介素养、职业道德与价值观塑造,又强化互联网时代全媒体技能与软件实操能力,最终目标是输出德技并修,既能把握传媒规律又善用技术工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顺应国家战略、学科发展规律和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秉承新文科理念,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高尚的职业操守,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政策机制、法律法规和前沿动态,掌握扎实系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和新媒体专业素养,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党政宣传部门、主流媒体、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从事新媒体内容采编、新媒体传播运营、新媒体策划管理以及广告经营、市场营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媒体人才。

三、主修课程

(1) 学科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类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本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包括: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2) 专业核心课

专业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主要包括:摄影摄像技术、大学基础写作、短片创作、视频剪辑与制作、新媒体文案写作、创意短视频鉴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英语、电脑图像处理、电脑图文设计、新媒体广告、新媒体采访与写作、网络公共关系、网络视听语言、舆论学、品牌传播、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新媒体编辑与评论、融合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方法、数字营销创意与实践。

四、就业前景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生凭借内容创作与数据分析的复合能力,在就业市场中展现出多元发展路径。既可投身互联网平台从事内容策划、编辑及新媒体运营等核心岗位,又能服务于政务传播领域助力政府机构构建数字化宣传矩阵;在媒体行业可深耕数据新闻与可视化领域,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深度呈现;在商业领域则能胜任数字营销、用户研究及电商运营等创新职位,通过精准洞察驱动业务增长;此外还可参与政府传播、公益传播等社会化传播项目,实现社会价值与专业能力的双重赋能。该专业就业范围横跨传媒、政务、商业三大维度,充分体现新媒体时代对跨界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4.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24年秋季开始招生,培养具有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相关自然学科等学科基础,适应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要求,能够从事文物调查、文物征集保管、文物保护研究、博物馆建设与展陈、考古研究等工作,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文博与考古应用人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础扎实联合美术与设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校内学科团队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专业共建。目前拥有的资料室、实验室与仪器配备充足,可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设提供条件保障。学校通过与菏泽市文物研究院、菏泽市博物馆等职能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资源共享、校地共建、人员双跨的协同机制,能够在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等核心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历史学类课程建设,构建深度融合的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平台。

5.现代文秘专业专科

现代文秘专业建于1994年,30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以学生“专升本”为培养目标的突破口,狠抓教学质量,设置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专升本”专门课程,2024届现代文秘42名毕业生中有41人考入本科,“专升本”率达到97.6%。同时本专业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特色和适用性,正为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菏泽学院招生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菏泽学院综合楼  邮编:274015
招生咨询电话:0530-5668117、5525186